要说中国古代的美人传说,总绕不开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蝉、杨玉环这四位。她们的故事就像老茶馆里说书人最拿手的段子,老百姓口耳相传了千百年。今儿咱们就泡壶龙井,慢慢唠唠这些活在诗画里的姑娘们。
一、溪边浣纱的越女西施
若耶溪畔的珍珠
春秋末年若耶溪的水格外清亮,村里人都说,是西施姑娘把溪水洗得更透澈了。这姑娘本名施夷光,生在浙江诸暨苎萝村,打小跟着父亲砍柴、母亲织布。有年夏天她蹲在溪边浣纱,水里游的鱼儿见了她的倒影,竟羞得沉到水底——这便是"沉鱼"典故的由来。
范蠡的惊天赌局
越国大夫范蠡在溪边偶遇西施时,手里的竹简"啪嗒"掉进水里。他花了三年时间,把个浣纱女教得行止如弱柳扶风,谈吐似清泉漱玉。后来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,硬是让那个盖了姑苏台的霸主,把吴钩换作了胭脂盒。
时代 | 春秋末期 |
身份 | 浣纱女/间谍 |
外貌特点 | "沉鱼"之貌,心口痛时颦眉最美 |
代表故事 | 范蠡献美,吴宫十年 |
相关文献 | 《吴越春秋》《越绝书》 |
二、大漠孤烟里的明妃
掖庭待诏的良家子
王嫱本是南郡秭归(今湖北兴山)的乡野丫头,建昭元年被选入宫。传说画师毛延寿使坏,没给她画像点"落泪痣",害得这姑娘在深宫埋没五年。《西京杂记》里记载,汉元帝初见昭君时"大惊,意欲留之,而难于失信"。
琵琶弦上说风沙
建昭六年的出塞队伍里,昭君抱着焦尾琴走在最前头。大漠的朔风掀开红盖头,天上飞的大雁看呆了眼,"扑棱棱"栽下好几只——这就是"落雁"的来历。匈奴人至今传唱着:"宁胡阏氏的裙摆拂过的地方,青草会提前绿三个月。"
时代 | 西汉元帝时期 |
身份 | 宫女王嫱/匈奴阏氏 |
外貌特点 | "落雁"之姿,气质清冷如月 |
代表故事 | 自请和亲,青冢黄昏 |
相关文献 | 《汉书·元帝纪》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 |
三、连环计中的月光
司徒府的神秘义女
貂蝉在《三国演义》里出场时,就像司徒王允后花园的昙花——开得突然,谢得匆忙。这个虚构的绝色佳人,身世成谜却有闭月之容。书中写道:"焚香拜月时,忽然轻风吹来,一块浮云将那皎月遮住。"
凤仪亭的胭脂计
董卓永远不知道,那日凤仪亭里貂蝉的眼泪,三分是真怕,七分是演技。她周旋在董卓与吕布之间,把个美人计演得比真金还真。罗贯中在书里埋了伏笔:"原是昭阳宫里人,惊鸿宛转掌中身。"
时代 | 东汉末年 |
身份 | 歌伎/虚构人物 |
外貌特点 | "闭月"之貌,眼角有朱砂痣 |
代表故事 | 离间董吕,连环计成 |
相关文献 | 《三国志平话》《三国演义》 |
四、霓裳羽衣曲终人
寿王府的儿媳妇
杨玉环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,开元二十二年嫁入寿王府。谁曾想五年后,公公唐玄宗在骊山温泉宫见到这个儿媳,竟惊得打翻了西域葡萄酒。《旧唐书》记载:"太真姿质丰艳,善歌舞,通音律,智算过人。"
华清池畔荔枝香
天宝四年的册妃典礼上,杨玉环鬓角的牡丹颤巍巍开得正艳。传说她在御花园赏花时,连牡丹都羞得合拢花瓣,这便是"羞花"典故。白居易写《长恨歌》时,八成想起了蜀道驿马的铜铃声:"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"
时代 | 盛唐时期 |
身份 | 贵妃/舞蹈家 |
外貌特点 | "羞花"之容,体态丰腴 |
代表故事 | 霓裳羽衣,马嵬遗恨 |
相关文献 | 《旧唐书》《杨太真外传》 |
茶碗里的龙井已经续了三道,窗外的日头悄悄爬上了飞檐。这些活在传说里的女子,就像老绣娘手里的金线,在历史的长卷上绣出点点流光。要说她们究竟长啥模样?且看那戏台子上的青衣甩着水袖唱道:"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......"